Japan《The World Heritage-Iwami Ginzan Silver Mine》FDC
Postmark:
Location:Matsue
Time:(Heisei)20.10.23/23.10.2008(First Day of issue)
Postmark:Special postmark and standard postmark
郵戳:
地名:松江
時間:平成20.10.23/2008.10.23(首日)
戳種:特戳及手銷戳(和文及歐文戳)
"在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世界上流通的銀子約三分之一來自日本,而這些日本銀幾乎都產自石見銀山。
當時歐洲人所繪製的世界地圖裏特別將日本地圖上的石見的位置「Hivami Argenti Fodinae=石見銀礦山」標示出來,顯示了當時其不凡的地位。
石見銀山從1526年開始了長達近4個世紀的開採歷史,17世紀,這裡的銀產量曾占了世界銀總產量的1/3。石見銀山的開發時期與日本經濟史上的商業發展時期重疊,因此這裡所產出的白銀不僅作為貨幣在日本國內流通,而且還是日本與葡萄牙、荷蘭東印度公司以及中國商人之間貿易往來交流的貨幣。
石見銀山從2000年列為日本的世界遺產推薦的暫定名單後,經過7年的時間,終於在2007年7月登錄於UNESCO世界文化遺產之中,成為日本第14處世界遺產,其範圍包括銀礦山遺址和礦山小鎮、石見銀山街道、港口和港口城鎮。
石見銀山遺跡的範圍:
1.銀礦山遺跡和礦山城鎮
完整保存了從16世紀前半開始到20世紀前半為止當時銀礦山開採時的各式樣貌,包括礦山主體以及伴隨著礦山開採的活動所形成的城鎮和山城遺跡。
(1)銀山柵内
為16世紀前半開始到20世紀前半為止進行了銀礦開採的銀礦山遺跡主體。於江戸初期用柵欄圍住主體部分以嚴禁外人進入,因此有了這樣的名稱。裡面除了銀的生産活動之外還包括生活・流通・信仰・支配等相關的遺構・遺物至今還保存的非常良好。
(2)代官所跡
於17世紀從銀山柵内移轉到大森地區的石見銀山的支配中樞設施遺跡。
保留了1800年左右所重建的表門・門長屋的建築遺構。
(3)矢滝城跡
為防禦石見銀山的山城遺構之一,温泉津沖泊道於附近通過。中世山城的地形地貌保存的非常良好。
(4)矢筈城跡
為防禦石見銀山的山城遺構之一,隔著温泉津沖泊道與矢滝城對對峙。中世山城的地形地貌保存的非常良好。
(5)石見城跡
為防禦石見銀山的山城遺構之一,守備進出仁摩方面的街道周邊。中世山城的地形地貌保存的非常良好。
(6)大森銀山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
隨著礦山的開採所發展起來的城鎮,為江戸時代幕府的直轄地的石見銀山附御料150余村的中心町。武家・商家的故居以及、社寺等建築物保存的非常良好。昭和62年被日本政府選定為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
(7)宮ノ前地區
在大森地區的代官所跡附近所發現的,為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期的精錬銀礦的工房遺跡。
(8)重要文化財熊谷家住宅
為大森地區最大規模的商家建築。展示有力商人的地位以及其生活的變遷。
(9)羅漢寺五百羅漢
在岩盤上挖掘3個石窟,安置3尊的石造佛像和500尊五百羅漢坐像。據傳是18世紀中左右所製作完成,為代表石見銀山的石造物文化的信仰遺跡。
2.街道(石見銀山街道)
從石見銀山連接到二個港灣的街道,為銀・銀礦石和各種物資的輸送道路。
(10)鞆ヶ浦道
鞆ヶ浦是銀・銀礦石等物品出港時所利用的街道,全長約7公里。
(11)温泉津沖泊道
石見銀山外港的温泉津・沖泊連結於柵内全長約12公里的街道。於17世紀初期尾道道開發完成之後成為銀山與港口聯繫的主要幹道。
3.港和港町
在石見銀山所産出的銀・銀礦石輸出所利用的二個港灣和、與鄰接於港灣所發展出來的港町以及港灣聚落。
(12)鞆ヶ浦
16世紀前半開始到中期左右,將銀、銀礦山輸出到博多的港口。
(13)沖泊
主要於16世紀後半約40年之間、作為銀的輸送以及石見銀山的物資補給、軍事基地等機能的港口。二個的城跡以及鼻環岩等讓人回想起當時居住的情景。與温泉津成為一體是一個充滿歷史性的傳統港口城鎮。聚落當時的土地利用至今還持續的傳承著。
(14)温泉津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
作為石見銀山的外港所發展出來的温泉港町。維持了從江戸時代以來城鎮樣貌,保存了許多的町屋、廻船問屋、温泉旅館、社寺等的傳統的建造物。平成16年被日本政府選定為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是日本唯一的被指定為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的溫泉港町。"
-合成行工務店
"The Iwami Ginzan (石見銀山, Iwami Ginzan) was a silver mine in the city of Ōda, Shimane Prefecture, on the island of Honshū, Japan. It was added to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in 2007.
It was developed in 1526 by Kamiya Jutei a Japanese merchant. It reached its peak production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of approximately 38 tons of silver a year which was then a third of world production.
Silver from the mine was used widely for coins. It was contested fiercely by warlords until the Tokugawa Shogunate won control of it in 1600 as a result of the Battle of Sekigahara in 1600. It was later secured by fences and barricaded by pine trees. Yamabuki Castle was built in the centre of the complex.
Silver production from the mine fell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s it had trouble competing with mines elsewhere and it was eventually closed."
-wiki
Welcome to my blog!
I collect stamps and cover-especially mail FDC by real post at first day of issue. If you also interested in swap cover with me, please e-mail: kiahsutw@gmail.com
For Update delay of This Blog, Please to my English/French Blog(↓)
因本Blog更新較慢,請至本人之英文/法文Blog(↓)
For Update delay of This Blog, Please to my English/French Blog(↓)
因本Blog更新較慢,請至本人之英文/法文Blo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